年度 | 著作 | 著作人 |
111 | 看見空白?閱聽人如何閱讀漫畫的延遲 | 劉平君 |
110 | 解讀台灣漫畫文化的權力軌跡 | 劉平君 |
109 | 小清新.大暖流:蘇打綠音樂的療癒性研究 | 劉平君 |
108 | 看門道還是湊熱鬧—文創展之觀展經驗研究 | 劉平君 |
106 | 滑世代的滑價值—探究行動裝置國小學童的意義 | 劉平君 |
105 | 從迷文化到次文化—Cosplay在台灣的演變歷程 | 劉平君 |
103 | 「看見」動物:電影中的動物再現 | 劉平君 |
100 | 客觀真實、多元真實與超真實:後現代社會的新聞認知 | 劉平君 |
100 | 資訊社會研究 | 劉平君 |
100 | 客觀真實、多元真實與超真實:後現代社會的新聞認知 | 劉平君 |
099 | 解構新聞/真實-反現代性位置的新聞研究觀 | 劉平君 |
089 | 文化研究的翻譯從英國到台灣 | 劉平君 |
年度 | 會議期間 | 著作 | 著作人 |
099 | 2010-11-13 2010-11-13 |
論資訊社會的解構實踐 | 劉平君 |
099 | 2010-10-29 2010-10-29 |
後現代社會的新聞認知與真實觀-從新聞閱聽人的觀點來看 | 劉平君 |
092 | 流行文化研究從解讀權力到解構權力 | 劉平君 | |
092 | 成也意義,敗也意義從「解構」來看傳播研究 | 劉平君 | |
088 | 1999-07-01 1999-07-03 |
文化研究的「翻譯」:從英國到台灣 | 劉平君 |
年度 | 出版日期 | 專書名稱 | 著作人 |
092 | 解構流行文化的權力軌跡試析台灣漫畫文化 | 劉平君 |
年度 | 名稱 | 教師姓名 |
學術專長 |
新聞研究 |
文化理論 |
符號學與論述分析 |
女性主義 |
後結構與後現代 |
流行文化研究 |
畢業學校 | 科系所 | 教育程度 | 起迄年月日 |
政治大學 | 新聞系 | 博士 | 1997-09-01 2003-07-31 |
單位名稱 | 職稱 | 起迄年月日 |
臺北市政府 | 科員 | 1993-04-17 1995-03-01 |
姓名 | 年度 | 計畫名稱 | 計畫編號 |
劉平君 | 111 | 探究媒介形式的變遷與感知形貌的重構:從漫畫的動態化與數位化來看 | C111000028 |
劉平君 | 111 | 探究媒介形式的變遷與感知形貌的重構:從漫畫的動態化與數位化來看 | MOST 111-2410-H-343-005 |
劉平君 | 108 | 看見空洞—閱聽人如何閱讀漫畫的延遲 | MOST108-2410-343-009 |
劉平君 | 108 | 科-看見空洞:閱聽人如何閱讀漫畫的延遲 | C108000060 |